仰遇戏庞氏当比特币信本游微策困局略的上资

说实话,在这个市场中混迹多年,我见过太多打着"信仰"旗号的资本游戏了。微策略(MSTR)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用信仰包装投机"。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一场危险的数字游戏我记得2024年11月那会儿,MSTR的mNAV还有3.89倍,转眼到了2025年8月就只剩1.56倍了。这是什么概念?就像你花了100块买了张50块的钞票,还觉得赚到了。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

说实话,在这个市场中混迹多年,我见过太多打着"信仰"旗号的资本游戏了。微策略(MSTR)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用信仰包装投机"。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

一场危险的数字游戏

我记得2024年11月那会儿,MSTR的mNAV还有3.89倍,转眼到了2025年8月就只剩1.56倍了。这是什么概念?就像你花了100块买了张50块的钞票,还觉得赚到了。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疯狂的故事。

迈克尔·塞勒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把一家好好的软件公司生生变成了比特币的"代言人"。说实话,我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一场精妙的资本操作——通过社交媒体不断强化比特币信仰,让投资者把注意力从股价转移到比特币的未来价值上。

危险的财务信号

看看这些数字吧:2024年EBITDA亏损18.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6651万美元。这哪里是什么科技公司,分明就是个比特币投机基金!但它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把比特币的未实现收益计入报表,制造出一副"盈利能力强"的假象。

我认识的一位基金经理朋友说:"这就是个典型的纸牌屋。"想想看,当MSTR的隐含比特币价值比实际市值高出34%-52%,这意味着什么?股价需要再跌24%才能抹平这个溢价!

庞氏结构的本质

这个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用新投资者的钱给老投资者买单。比特币只是个幌子,真正的游戏是股价。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这个"比特币囤积俱乐部",MSTR的先发优势正在迅速消失。

我看到8月18日那个公告时差点笑出声——他们突然放弃了mNAV低于2.5倍不增发的承诺。这就像赌徒说"我就玩最后一次",然后越陷越深。投资者的愤怒可想而知。

商业模式的内在矛盾

最讽刺的是,MSTR必须在比特币高点买入!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这不就是典型的庞氏玩法吗?用新钱维持旧账。我记得2000年SEC就对MSTR的会计欺诈开过罚单,看来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最可怕的不是MSTR会怎样,而是这个模式崩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说到底,资本追逐的不是信仰,而是利润。当MSTR的股价涨幅跟不上比特币的时候,投机者就会转向其他标的。毕竟,在这场游戏中,最先入场的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而是最能讲故事的那个。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