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暗藏的美背后危机撑起繁荣国股科技市
说真的,现在的美国股市就像是一个被科技巨头们扛在肩膀上的巨人。我从事金融分析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夸张的集中度。英伟达这家公司简直成了市场的"顶梁柱",它的市值居然超过了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个标普500指数的8%啊。要知道,我办公室里那本发黄的金融年鉴里,可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在过去35年里有这样的统治力。 现在的市场就像是在开一场科技公司的狂欢派对。除了英伟达,还有9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我数了数,除了巴菲特老爷子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一色都是科技公司。微软和苹果就像两个"3万亿俱乐部"的常驻会员,谷歌和Facebook则在"2万亿俱乐部"里觥筹交错。就连特斯拉这个造车的,也非要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 这让我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那时候人们也在高喊"科技为王"。但跟现在比起来,当年的市场集中度简直就像是儿戏。现在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买指数基金的普通人,几乎都在被动地重仓这些科技巨头。赚钱的时候确实很爽,但这种失衡的状态总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情形。 今年标普500的表现简直就像坐过山车。4月份因为特朗普政府那个1930年代以来最高的关税政策狠狠摔了一跤,结果转眼间又靠着科技股爬了上来。我仔细研究了数据,发现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标普500超过一半的涨幅,再加上通信服务板块,这两个科技相关的板块居然包揽了总回报率的70%! 更夸张的是个股贡献。英伟达一家就占了26.2%,微软21.6%,Meta9.8%...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现在整个市场就像是用几块超大积木搭起来的塔,看着壮观,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轰然倒塌。 说实话,英伟达的崛起确实有其道理。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它就像是个卖铲子的——科技巨头们挖AI的金矿,它靠卖工具赚得盆满钵满。Alphabet、微软这些公司今年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大部分都花在AI基础设施上。连电力公司都跟着沾光,毕竟这些AI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估值已经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就拿Palantir来说,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70倍!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算了算,这意味着投资者要等570年才能靠公司利润回本。这让我想起2000年那只著名的袜子玩偶Pets.com,虽然现在这些公司确实能赚钱,但过高的估值同样危险。 对比1999年的数据很有意思。那时候微软虽然是老大,但在标普500中的权重只有4.9%,前五名公司加起来贡献了42.1%的回报率。而现在呢?前五家公司贡献率超过70%!这就像是用更少的支柱支撑着更大的重量,风险可想而知。 我经常告诉客户: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开心,但千万别把运气当能力。当整个市场都依赖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时,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做好全球资产配置,股票债券都要有,为可能的市场反转做好准备。毕竟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科技股的狂欢派对
失衡的市场结构
AI狂潮下的隐忧
历史的教训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再起:特朗普家族进军比特币ETF,Paxos申请银行牌照
- 美联储降息:一场即将到来的金融大戏,你准备好了吗?
- 以太坊和山寨币市场的新动向:一位资深观察者的思考笔记
- Circle的利率困局:当降息成为稳定币发行商的噩梦
- Pendle:DeFi界的瑞士军刀,看不懂它你可能正在错过暴富机会
- 牛熊转换的思考:一个老交易员的碎碎念
- 香港稳定币:一场金融支付的静悄悄革命
- XRP触底反弹?3美元关口成为多空分水岭
- 马来西亚区块链周:一场科技狂欢背后的国家雄心
- 当数字游民遇见华尔街:一场关于加密投资的灵魂对话
- 币圈惊魂夜:暴跌后暴涨在即?这些信号不容错过!
- 数字资产市场风云变幻:如何把握年末行情机遇?
- 以太坊合并一周年: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
-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变幻:大饼疲软仪态回调,后市如何把握?
- 加密货币市场:站在十字路口的思考
- 狗狗币突然火了?5%暴涨背后的三重推力
- 2025年DeFi市场全景图:7个关键信号揭示行业新格局
- Hyperliquid的魔幻现实主义:流动性狂欢下的暗涌与机遇
- 币圈漫谈:2025年8月末比特币与以太坊走势深度解读
- 黄金向左,比特币向右:2025年避险资产上演分道扬镳大戏!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