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加密江湖一背后者的创业个俄罗斯
最近在新加坡Token 2049大会上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知名做市商DWF Labs竟然在业内大佬面前吃了闭门羹。GSR毫不客气地表示DWF"不配与Wintermute、OKX这些老牌机构同场竞技",更让人意外的是Wintermute CEO也公开支持这番言论。但讽刺的是,就在专业人士对其嗤之以鼻的同时,DWF在二级市场的操盘手法却让无数散户闻风丧胆,特别是CYBER一役堪称经典。
从无名小卒到搅局者的惊人蜕变
记得一年前,我跟圈内朋友聊起DWF时,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地问:"这是哪路神仙?"如今这家自称"市场做市和投资公司"的机构,却已经成为加密圈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行业发展的观察者,我不禁好奇:这个横空出世的机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创始人Andrei Grachev又是什么来头?经过多方打探和资料收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发现。
Grachev的"华丽转身"
2017年,当比特币首次突破2万美元时,俄罗斯加密圈突然冒出一个叫Andrei Grachev的新面孔。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之前的履历和加密完全搭不上边——他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创办过几家现在已经倒闭的物流公司。
但在加密圈里,他摇身一变成了Crypsis Blockchain Holding的"常胜交易员"。这种身份转变之快,让我想起了那些在牛市中突然自称"投资专家"的网红们。不过Grachev显然玩得更大——2018年他居然当上了RACIB的副总裁。这个非营利组织可不简单,与俄罗斯国有银行VEB关系密切,专门推动该国加密货币监管。
Huobi俄罗斯往事
2019年的一个转折点让Grachev正式进入主流视野——他出任火币俄罗斯负责人。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在RACIB的老搭档Vladimir Demin后来也接掌了这个职位。Demin还有个特殊身份:VEB旗下风投机构VEB Ventures的高管。
这两人后来联手创立VRM.trade(也就是DWF Labs的前身)的故事,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商战剧。不过话说回来,Grachev早年还操盘过一个叫Export.online的项目,原计划搞ICO却在熊市中夭折。据一些投资人爆料,约15.7万美元资金去向不明。
VRM.trade的"魔幻"交易量
Demin和Grachev打造的VRM.trade号称是家高频交易公司,但具体业务一直云里雾里。最夸张的是他们宣称日交易量能达到100-20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不少一线交易所!我查了他们当时公布的交易截图,说实话,这种自说自话的数据在圈内早已见怪不怪。
VRM的核心团队后来基本都转移到了DWF Labs,其中包括CTO Vladimir Perov。他们还孵化了一个OTC平台Black Ocean,并计划推出平台币FLY。不过这个代币的表现相当惨淡,如今市值只剩35万美元,但官方账号还在"顽强"更新,这种执着莫名有点喜感。
DWF Labs的"借尸还魂"
最戏剧性的是,DWF Labs其实就是VRM改头换面的产物。我注意到VRM的最后一条推特发布于2022年5月31日,而DWF的域名早在5月30日就注册好了。这种无缝衔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到底是品牌升级,还是金蝉脱壳?
今年3月的一笔转账也很有意思:DWF Labs向某个钱包转了750万USDT,而这个钱包之前给一家名为SlicedBrand的公关公司打过款。这是要买媒体版面,还是帮投资项目做营销?真相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留给市场的思考
写完这篇调查,我不禁想起加密圈那句老话:"在牛市,所有的故事都显得合理。"DWF Labs的崛起路径确实充满争议,但也折射出这个新兴行业的某些特质。无论是光鲜亮丽的交易数据,还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缺乏监管的市场里,保持独立思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特别鸣谢Nay在今年4月关于DWF的推文提供的线索)
(责任编辑:合约)
-
说实话,每次看到OP-Rollup提到那个7天挑战期,我都忍不住想笑。这套机制设计得挺巧妙,就像在电影院门口摆了个安检仪,但诡异的是开业这么久,愣是没抓到过一个带危险品的观众。让我们把这事掰开来说说。Layer2本质上就是个"先上车后补票"的解决方案:先把交易批量处理完,7天内没人投诉就默认没问题。听起来很合理对吧?毕竟追求的就是个效率。但问题来了——现在的情况是连个投诉的人影都见不着。我有个在O... ...[详细]
-
最近加密货币圈里有个"疯狂的故事"正在上演 - LOOM代币就像坐上了火箭,短短时间内暴涨400%!这个平日低调的项目突然成了市场焦点,让人不禁要问:它究竟凭什么?真的能冲击市值前100吗?作为见证过无数币圈起落的从业者,我想带大家来场深度剖析。LOOM代币的真实价值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LOOM时觉得它就是个"老实孩子"。作为Loom Network的原生代币,它主要干两件事:一是给DApp开发者... ...[详细]
-
夜深人静时,Sapphire常常盯着电脑屏幕发呆。这位曾经的英雄联盟解说,现在的NFT创业者,正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抉择时刻。窗外是上海繁华的夜景,而他的内心却如同被暴风雨席卷的海面,翻腾着不甘与痛苦。创业梦碎:当理想撞上现实回忆起STARSEED项目刚开始的日子,Sapphire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你知道吗?那时候我们随便发一条推文就能获得三千多个点赞,评论区挤满了求白名单的留言。"他苦笑着摇... ...[详细]
-
一周融资风云录:Web3领域1.66亿美元资本涌动,餐饮赛道黑马突围
各位关注区块链投资的朋友们,我又来为大家梳理最新的融资动态了!说实话,这周的数据让我有点小兴奋,整个Web3领域就像打了鸡血一样,26个项目总共拿到了1.66亿美元的融资。虽然数字不算惊天动地,但看到这么多创业团队在寒冬中依然能获得资本青睐,还是挺让人欣慰的。一周融资亮点速览不得不说,这周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要数Blackbird这个项目了。作为一个专注餐饮行业忠诚度的Web3应用,竟然能在A轮就拿下... ...[详细]
-
凌晨1:30分,我盯着闪烁的盘面,心里默念着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实话,在币圈混久了,见惯了各种"暴富神话",但真正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懂得控制风险的人。现在比特币在117800附近徘徊,距离我们昨天预测的118500空单入场点只差50点,这行情真是给面子。看着日线图上那个118575的高点,MACD指标就像个疲惫的拳击手,DIF和DEA已经交叉向下。布林带中轨117000就是下一... ...[详细]
-
以太坊的灵魂人物Vitalik Buterin最近又放了大招!这位总是戴着黑框眼镜的天才程序员这次瞄准了以太坊质押机制的痛点,提出了一套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当前的困境:中心化的阴影说实话,当下的以太坊质押系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就像我去年参与质押时的亲身经历,选择节点运营商时的自由度相当有限。Vitalik这次直指两大核心问题:节点运营商的选择太过集中,以及共识层的负担过重。想象一下,你去超市买... ...[详细]
-
在最近一期的《乔·罗根体验》播客中,这个让全球数千万观众着迷的节目再次引爆了加密货币圈的热议。说实话,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我完全被罗根和Altman关于比特币的那段对话给迷住了。为什么这位"播客之王"如此看好比特币?罗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热情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他特别提到了比特币那个令人着迷的特性——限量2100万枚。这让我想起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的震撼:在央行可以无限印钞的世... ...[详细]
-
说起最近的香港金融圈大事,JPEX交易所暴雷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家号称总部在迪拜的交易平台,在香港可是下足了血本营销——请明星代言、承诺300倍杠杆和30%的年化收益,听起来就像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作为一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得说这种"美丽承诺"背后往往藏着危险的陷阱。一、JPEX暴雷始末:一场早有预兆的崩塌记得今年6月香港刚出台新规时,我就和同事讨论过JPEX的命运。这家平台虽然标榜... ...[详细]
-
说实话,在这个动荡的2023年,我们这些玩加密货币的都不好过。全球经济的风吹草动,监管政策的阴晴不定,搞得人心里七上八下。但有趣的是,就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一个叫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新玩意儿正在悄然崛起。最近有个叫BNB.WIN的项目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它的门道。RWA时代的安全选择记得上个月跟几个老韭菜喝酒,我们还在感叹现在市场上那些所谓"稳定收益"的项目,不少都是镜中... ...[详细]
-
加密货币市场10月观察:LTC、SOL、MATIC或将引领反弹浪潮
都说十月是加密货币市场的"黄金月",但今年的"Uptober"行情似乎有些波折。当比特币在2.8万美元附近徘徊时,老韭菜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但谁也没想到长期持有者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获利了结,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市场情绪正在微妙变化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比特币在关键阻力位受阻,资金就像潮水一样涌向其它主流币种。而当比特币回调到合适位置时,这些资金又会乖乖回流。这种"跷跷板效应"让市场充满了戏剧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