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钥匙些笨功秘密者的着成那武器货币创业夫功的里藏
十年前,Paul Graham那篇《做那些不可扩展的事情》的文章,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创业者的道路。时至今日,当我回想起AllianceDAO三年来见证的上百个加密项目时,发现这条法则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为什么"笨办法"反而能创造奇迹?
记得Synthetix创始人Kain在ALL11分享会上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有时候你得学会玩短期叙事游戏。"这话听着简单,可做起来太难了。2020年DeFi之夏时,大家都在疯狂追捧流动性挖矿,而现在这几乎成了反面教材。但Kain他们当时就抓住了这股热潮,硬是在Discord里泡着,把TVL挂在嘴边,最后成功吸引了DegenSpartan这样的行业大佬。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理解这种做法。但现在看着Synthetix稳居FDV前100,不得不承认这种"笨办法"确实管用。当然,我不是说现在还要照搬流动性挖矿,而是要学会顺势而为,做当下社区最关心的事情。
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笨功夫"
在加密世界里,我看到太多创业者用"笨办法"创造了奇迹:
0x团队当年为了让做市商入驻,居然自己搭建了一套做市系统。这就像开餐厅没人来,老板自己先当顾客一样疯狂。但正是这种"以身试法",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做市商的痛点。
Ribbon创始人Julian更绝,他发现期权圈就那么20来个活跃分子,于是挨个私聊,硬是把整个圈子都变成了自己的种子用户。这让我想起早年在硅谷创业时,投资人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的产品连100个人都说服不了,就别想着说服100万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Mux的技术创始人Jie,这个996都嫌轻松的硬核程序员,居然每天晚上11点还在Telegram群里回复用户消息。说实话,在我见过的技术创始人里,能做到这点的真没几个。
中国创业者的"土办法"智慧
说到接地气的做法,不得不提Dodo创始人Dai Dai的故事。2018年熊市期间,她在工作之余创办了"DeFi实验室"博客,还建了个叫"DeFi改变世界"的微信群。那时候整个中国DeFi圈也就百来人,她愣是把这群人都变成了Dodo的第一批用户。
这让我想起2014年在北京中关村创业时的情形。那时候我们也是这样,一个个微信群聊、一场场线下聚会慢慢积累用户。现在看来很"原始",但正是这些"笨功夫"让我们在寒冬中活了下来。
B2B创业者的"笨功夫"哲学
B2B领域的故事同样精彩。Liquifi创始人Robin他们的做法简直让我哭笑不得——居然会帮客户检查excel表格里的代币锁定时间表。这种"老妈子式"的服务,却让他们赢得了大量信任。
Clique创始人Jaden的故事更传奇。为了见Lens团队一面,他专门从纽约飞到旧金山,在会场外等到活动结束。这种执着让我想起早年为了见投资人,曾经在对方办公楼大堂等了8个小时的经历。
代币激励的双刃剑
当然,加密世界有自己的超级武器——代币激励。从比特币的早期邮件讨论群,到以太坊的世界巡演,再到现在的积分系统,代币确实提供了传统行业没有的用户获取方式。
但我要提醒创业者们:代币激励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见过太多项目以为发个币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后都成了反面教材。真正成功的项目,都是在做好那些"笨功夫"的基础上,再巧妙运用代币激励。
写在最后
在这个讲究"快速扩张"的时代,"做那些不可扩展的事情"听起来像个悖论。但正是这些看似低效的做法,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商业智慧。就像我常对创业者说的:"在你想着如何服务100万人之前,先想想如何让100个人爱上你。"
加密货币行业还很年轻,机会和陷阱一样多。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真正理解用户、愿意为用户付出"笨功夫"的创业者,终究会收获属于他们的成功。
(责任编辑:零售)
-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
最近在翻阅《福布斯》中文版时,我注意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CertiK联合创始人顾荣辉的创业历程。说实话,在遍地都是创业神话的Web3领域,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故事还是让我眼前一亮。数学天才的商业冒险顾荣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CertiK的logo,那面盾牌中的"∀"符号总是能让他眼睛发亮。每当有新员工入职,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数学符号代表'for all',意味着我们要用数学方法保护... ...[详细]
-
各位加密货币爱好者们好!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领域的老韭菜,今天想和大家聊聊district0x(DNT)这个项目。说实话,看到它最近24小时13.72%的涨幅,我既兴奋又担忧。district0x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district0x就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淘宝+58同城"。它建立在以太坊、Aragon和IPFS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基础之上,让任何人都能创建自己的去中心化市场或社区。我去年就尝试... ...[详细]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Velas这个项目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记得第一次听说这个项目是在2019年,当时大家都在讨论以太坊的扩容问题,而Velas带着"AI优化区块链"的概念横空出世,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技术创新的背后Velas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开创性地将AI神经网络引入到了区块链共识机制中。想想看,我们平时用AI来识别图片、推荐音乐,而Velas却用它来优化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和... ...[详细]
-
看着OpenSea最近的动作,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寒冬里最先挨饿的往往是那些最胖的家伙。8月19日,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NFT交易平台宣布了一个艰难决定——停止对BNB Chain的支持。说实话,这消息一出,圈内不少人都在猜测是不是BNB Chain要完蛋了,但真正陷入困境的,其实是靠NFT吃饭的OpenSea自己。数据不会说谎:NFT市场的凛冬已至但凡关注加密市场的人都清楚,现在正是熊市中最难熬... ...[详细]
-
最近在Web3圈子里,RWA(现实资产代币化)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看着那些把房地产、债权、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一、RWA与非法集资: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当时央行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如今6年过去了,类似的戏码又在RWA... ...[详细]
-
要说最近币圈哪个项目最热闹,TRB绝对能排上号。昨儿个这币一口气涨了将近10%,20亿美元的成交额在那儿摆着,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在盯着这块"肥肉"呢。别看它现在市值排名才222位,但在一些老韭菜眼里,这项目可是个香饽饽。价格走势的技术面解读现在的价格跟历史高点比,简直就是在"打折促销"。我认识好几个做空的哥们儿就靠着资金费率赚了不少。不过细看技术指标挺有意思:15分钟的RSI和布林带显示市场情绪还算... ...[详细]
-
MEKE即将震撼上线:opBNB生态迎来首个杀手级衍生品交易平台
作为一名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L2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还记得去年某个深夜,我看着以太坊上动辄几十美元的交易费直摇头的场景吗?那些日子正在成为过去。像opBNB这样的L2网络,不仅把交易速度提升到4000TPS以上,更把Gas费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0.005美元以下。为什么说MEKE是opBNB生态的"杀手锏"说实话,刚听说opBNB要布局L2时,我和很多圈内朋友一样持... ...[详细]
-
最近的市场确实让人有些提不起劲。RWA、Web2.5游戏这些新概念还在摸索阶段,Defi和NFT也在艰难进化。作为一名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倒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个月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衍生品:正在悄然崛起的明日之星说实话,现在市场上值得关注的新项目确实不多。记得前几个月每周都能接触到20多个新项目,现在能碰到10个就不错了。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熊市,也是类似的情况。不过有意思的... ...[详细]
-
八年前,当整个华尔街还在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时,Tom Lee已经悄悄布局比特币。这位摩根大通前首席策略师凭借独到的眼光,成功预言了比特币的"黄金替代品"属性。现在,当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在纠结比特币ETF时,这位华尔街"神算子"又做出惊人转向——全力押注以太坊。非典型华尔街精英的逆袭之路Tom Lee的故事堪称美国梦的完美诠释。作为韩裔移民后代,他在沃顿商学院获得金融学位后,从摩根大通的分析员做起,... ...[详细]
-
昨晚美联储的议息会议结果,多少让我想起了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虽然这次选择暂停加息确实在市场预料之中,但鲍威尔主席那番"鹰味十足"的表态,简直就像在告诉观众:别高兴太早,这根钢丝还长着呢!鲍威尔的"鹰式温柔"说实话,鲍叔这次的发言真是把市场玩得团团转。一边说不加息,一边又暗示年底可能还要再来一次。这就好比去餐厅吃饭,服务员说"今天甜点免费",但转头又补了句"不过下周可能要收双倍钱"。市场听完这番表态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