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虚拟诈骗挖矿为何货币常与扯上关系困局亏损后
记得去年接待的一位当事人吗?他因为组织朋友投资比特币挖矿亏损了300多万,现在被十几个投资人联名举报诈骗。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在这个监管日益趋严的区块链时代,投资亏损与刑事犯罪之间那条模糊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虽然2021年9月24日那纸《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不少人的挖矿热情,但现实情况是,这个行业从未真正消失。就像我那位在云南做矿场的朋友说的:"现在的地下矿场就像打游击战,但利润确实诱人。"有数据显示,中国可能仍占有全球20%的比特币算力,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在帮客户处理这类案件时,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募资环节就踩了红线。比如去年深圳那个案子,发起人在微信群里发矿机照片拉投资,结果被认定是公开募资。要知道,在我们这个行业,私募和非法集资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我总结了四个判断标准: 1. 合法性:得看是否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 募资方式:千万别在朋友圈、微信群这种公开场合拉投资 3. 收益承诺:再铁的哥们也不能拍胸脯保证稳赚不赔 4. 对象特定性:最好控制在30人以内,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 这个日期我必须重点强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出台后,所有挖矿投资合同在法官眼里基本都成了废纸。上周刚有个案子,投资人在2021年10月投的矿场,现在亏损了想打官司,结果法官直接说合同无效。 但如果是2021年9月3日之前的投资呢?我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例:几个大学同学合伙买了10台矿机,合同里清清楚楚写着"风险自担"。后来币价暴跌,投资人想报警,警方调查后认定这就是正常的商业风险。 现在很多投资人有个误区:亏钱了就想着去公安局报案。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法律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关键要看三点: 1. 发起人是不是一开始就想骗钱?比如虚构矿场规模、伪造电费合同 2. 投资人是不是因为虚假信息才掏的钱 3. 钱到底是不是真的用在挖矿上了 去年杭州有个典型案例:发起人拿投资款买了辆保时捷,这就是典型的诈骗。但如果钱确实买了矿机,只是碰上币价大跌,那就是正常的商业风险。 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区块链技术本身没错,错的是人的贪婪和不规范。给各位三点建议: 1. 募资时一定要请律师把关合同 2. 资金流向要透明,最好设立共管账户 3.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承诺收益!不要承诺收益!不要承诺收益! 记住,在这个行业,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伞。当潮水退去时,只有遵守规则的人才能继续站在岸上。一、监管高压下的挖矿投资现状
二、私募募资的法律雷区
三、那个关键的时间节点:2021年9月3日
四、亏损=诈骗?这个等式不成立
五、给从业者的忠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9月19日BTC/ETH合约市场观察:抓住反弹行情的正确姿势
- 假新闻引爆币圈:25,874人的血汗钱如何在8分钟内蒸发
- 解密以太坊:为何这个数字新贵能俘获全球投资者的心?
- 比特币突破关键成本线 这次真的能站稳吗?
- 京东科技新动作:高薪招聘稳定币操盘手透露什么信号?
- DingyuanEX:重塑数字资产交易的游戏规则
- 比特币现货ETF:一场牵动人心的等待游戏
- 探索N-CITY:与用户共建Web3.0未来世界的奇妙旅程
- 欧普照明数字化转型启示录:财务如何与业务共舞?
- 市场观察:比特币以太坊强势反弹行情深度解析
- STX爆红背后的秘密:为什么这个比特币生态项目突然火了?
- 当AI遇上Web3:MixTrust如何重塑我们的金融未来?
- 精准止盈的艺术:黄金多单完美落袋为安
- XRP究竟能飞多高?这场加密货币的逆袭之战才刚刚开始
- FTX客户赔偿方案引发热议:90%资产返还背后的隐忧
- SEC动真格了:加密市场迎来监管风暴
- 比特币狂飙记:当数字黄金遇上ETF东风
- BLUR币暴跌背后:NFT市场的冰与火之歌
- 木头姐再度半途下车?ARK减持GBTC背后的投资博弈
- Filecoin三周年:当去中心化存储成为互联网新趋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