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大戏当主义撞上资本宫斗理想
这几天的科技圈简直比宫斗剧还精彩。那个带给我们ChatGPT的萨姆·奥特曼,在OpenAI上演了一出"被炒-被哄-回归"的戏码,看得我这个老商业观察员都直呼"活久见"。让我们把这出大戏掰开揉碎了看看,到底折射出哪些商业世界的残酷真相。
一、戏剧性反转:商业版的《权力的游戏》
这出戏的精彩程度不亚于《纸牌屋》。11月17日那天,OpenAI董事会突然宣布解雇奥特曼,连最大金主微软都被蒙在鼓里。我当时就想:这下有好戏看了。果然,不到24小时,超过700名员工集体"逼宫",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更是上演惊天反转——前一天还带头"政变",第二天就在联名信上签名要求奥特曼回归。
最讽刺的是,在员工集体威胁要跳槽微软的压力下,董事会居然还硬撑着任命了Twitch创始人埃米特·希尔当CEO。这操作简直就是在火上浇油,直接把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逼得凌晨发推"官宣"奥特曼加盟。要不是奥特曼最后悬崖勒马,差点就让微软捡了个900亿美元的大便宜。
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科学家的乌托邦梦
说到这,不得不提OpenAI奇葩的治理结构。这家公司就像个被资本包养的理想主义乌托邦——微软等投资人出钱却没有话语权,董事会成员都是不持股的理想主义者。这种设计初衷很美好:防止AI技术被资本垄断。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是个典型的理想派,他担心AI发展太快会失控,专门成立"超级对齐"部门来研究安全方案。而奥特曼和投资人则更关注商业化落地。这就好比一个要慢工出细活的大厨,碰上了一群饥肠辘辘的食客,矛盾能不爆发吗?
三、董事会里的"宫心计":理想主义面具下的私心
更精彩的是董事会内部的暗流涌动。独立董事亚当·德安杰洛自己的公司Quora也在做AI产品,结果被OpenAI的GPTs直接断了财路。另一位董事海伦·托纳更绝,公开发文称赞OpenAI的竞争对手。当奥特曼准备换掉她时,自己先被炒了鱿鱼。
看到这里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些理想主义者口口声声"为全人类",私下里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响。那位托纳董事还说"就算公司解散也符合使命",这话要让微软听见,估计得当场吐血——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在这些人眼里还不如一句漂亮口号。
四、血泪教训: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
这场闹剧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1. 再崇高的理想也要向资本低头。OpenAI这种"既要拿钱又要独立"的玩法,在商业世界根本行不通。难怪最终要改组董事会,给微软和奥特曼留位置。
2. 公司治理不能违背人性。奥特曼说自己"不持股只拿基本工资"时,我就知道要出事。没有利益绑定,光靠理想能撑多久?
3. 技术天才也要懂政治。苏茨克维作为AI大神,搞技术是把好手,玩权谋还是太嫩。被人当枪使了还要帮忙数钱,最后只能发推文说"后悔了"。
这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留给创业者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个资本与技术激烈碰撞的时代,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将是每个科技公司永恒的课题。而奥特曼的遭遇告诉我们:在商业世界,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得懂点"宫斗"的本事。
(责任编辑:活动)
-
这些年摸爬滚打下来,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那些看似冰冷的K线图背后,其实都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就像老话说的"三岁看老",市场走势往往在最初就已经展现出它的性格。市场的阴阳哲学记得2015年那波牛市,多少人追涨杀跌最后血本无归。那时候我就在想,趋势就像水一样温柔时,往往暗藏杀机;而当它像火一样猛烈时,反而可能孕育生机。这让我想起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市场里处处都是这样的辩证关系。交易者的心智修炼有段... ...[详细]
-
最近这一周真是够热闹的,各种二三线代币轮番表演,可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两位老大哥却像喝了安眠药似的,动都不带动一下的。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明显感觉到市场动能正在发生变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当前的市场格局。大饼不涨了,山寨币为啥还能嗨?这事儿得从资金流向说起。记得10月份那会儿,比特币现货ETF的消息刚出来时,那叫一个热闹啊!我当时就注意到,大量新鲜血液涌入了加密市场。刚开始这些... ...[详细]
-
这波行情简直不要太爽!还记得11月22日我给大家的建议吗?当时比特币在35600-35800区间徘徊,我果断喊出了分批建仓多单的策略。现在回头看看,行情完全按照预期走,一路冲高至36500止盈点位,整整800点的利润空间!精准预判 实盘验证说实话,这一波操作我自己都觉得漂亮。不是自夸,而是对行情的把握确实到位。当时很多投资者还在观望,担心回调风险,但我们团队通过技术面分析发现,35600这个位置支... ...[详细]
-
今天清晨醒来,区块链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hainlink昨晚悄悄上线了v0.2质押升级,45百万LINK的池子规模让我这个老玩家都眼前一亮。说实话,8%的流通供应量参与质押,这在DeFi领域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监管风云再起Binance.US今早的声明让我不禁皱眉。CZ彻底退出董事会这个事情,比想象中来得更快。记得上周还在和朋友讨论币安的未来走向,现在看来美国市场真的要完全独立运作了。... ...[详细]
-
最近币安的这个USDC奖励计划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经常在币圈摸爬滚打的老司机,看到这种实实在在的优惠还是很兴奋的。简单来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9月中旬,只要你通过币安的杠杆或质押借币功能持有USDC,就能享受4%的固定年化收益。这个计划到底有多香?4%的年化收益率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算是相当不错了。要知道现在很多传统银行的存款利率连2%都不到,而USDC作为主流稳定币,既保值又能拿这么高的收益,... ...[详细]
-
记得Ferc刚上线那会儿,我二话不说就进场了,就像当年追新iPhone一样兴奋。但现在看看钱包里还躺着的Ferc代币,感觉就像是买了个过时的电子产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项目的问题在于,它始终在智能合约的老路上打转,虽然团队确实在努力改进,但和铭文生态的天然优势相比,总是差那么一口气。老实说,我现在对这个项目的未来不太看好,建议大家在价格超过1美元时就别再往里投钱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详细]
-
两年前,当我们Lattice团队开始着手开发MUD引擎时,整个区块链游戏领域还处于蛮荒时代。如今回首这段旅程,内心不禁涌起一阵感慨。我们已经发布了两个MUD版本,开发了三款游戏,创建了数百万个实体,投入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随着MUD v2的开发接近尾声,Open Zeppelin的安全审计也即将完成,现在是时候和各位分享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了。从Dark Forest到ZKDungeon:痛苦的觉醒2... ...[详细]
-
Layer2平静水面下的暗涌:Blast如何搅动DeFi格局?
不得不说,Blur团队这次在L2赛道上玩出了新花样。短短72小时内,Blast这个新玩家就吸引了3.4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这种增长势头让我这个看惯了市场起伏的老兵都忍不住侧目。仔细琢磨,Blast的玩法其实相当聪明——把以太坊L1上沉睡的ETH唤醒,通过LIDO质押产生收益,再把这些收益反哺给L2的用户。稳定币方面也是同样的逻辑,只不过换成了RWA的收益通道。为什么这个"资金永动机"能引爆市场?这不... ...[详细]
-
投资人的记性真是比金鱼还差,上一秒还在欢呼,下一秒就开始恐慌。这不,比特币从12.4万美元的高点回落,立刻就有人开始喊"熊市来了",仿佛之前的大涨从未发生过。作为经历过多次牛熊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种情绪波动太典型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前市场其实有三个强劲的引擎在推动:全球放水的大环境像开了闸门,机构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监管态度也比往年友好得多。这三个因素叠加,让这波行情比2021年那轮... ...[详细]
-
11月底的香港,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的气息。就在28日这天,TON孵化营的首场线下Meetup在维多利亚港畔惊艳亮相,给在场的Web3创业者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大咖云集,干货满满活动现场的氛围简直可以用"热辣滚烫"来形容。Telegram的两大灵魂人物——联合创始人Ilya和TON基金会主席Steve同台亮相,他们带来的《在Web3超级应用上构建无限未来》主题演讲,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在场的每个人都... ...[详细]